贯彻新时代青年工作要求,扎实做好学校青年工作
2019-05-04 08:39 孙红旗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他强调,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用极大力量做好青年工作,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德州学院党委始终坚持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视对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树立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始终坚持以党建带团建,坚持发挥青年组织的作用,齐心协力做好青年工作。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青年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始终坚持党政齐抓共管,推动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协同育人机制。

立足立德树人,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习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运动的研究,深刻把握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规律。要阐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青年运动的关系,加强对广大青年的政治引领,引导广大青年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要找准当代中国青年运动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着力点,激励广大青年在各行各业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学校注意引导青年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民族发展相统一,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努力把学校建成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学校强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当今我国正处于全面开放的国际环境与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中,引领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引领青年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及实现中国梦作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内容,引导和教育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自觉投身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绽放青春风采,书写人生华章。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建构,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力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技术手段和工作载体,积极探索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不断增强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亲和力与感染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重要阵地,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学校认真落实学校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校长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其他校领导的指导责任,校领导带头为学生上思政课,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重点课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把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纳入学校发展规划,进行重点建设,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重视思政第二课堂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树立“大思政课”理念,唱好“整场戏”,打好“组合拳”,形成思政育人的“大磁场”,扎实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把思政课打造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学校积极打造“四更”教师队伍、推进学习强国进课堂、实施同城大课堂等做法先后在山东新闻联播、山东教育新闻等播出10余次。

以党建带团建,发挥青年组织作用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年,明确提出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六点希望,为青年的成长提供了遵循、为青春的航程指明了方向。

学校高度重视做好学校群团发展工作。加强对青年工作的研究、指导、服务,竭尽全力创造良好工作环境。主动适应形势发展,准确把握青年特点,遵循青年工作规律,创新青年工作方法,“学生在哪里,学生工作就在哪里”,大力支持学生会、学生社团、志愿者协会等群团组织建设,全面助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细化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校领导面对面、职能部门面对面活动,实施《班主任管理办法》,坚持处级干部值班、学生工作人员夜间值班制度,实施“易班”推广计划,发挥学工传媒、青年传媒合力,打造新媒体工作矩阵,开设“微党课”“微班会”“辅导员微课堂”“时政微话题”“榜样故事会”等专栏,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群团工作。

青年群团组织是党团结和凝聚青年以及开展青年工作的重要基地和得力助手。学校各级团组织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光荣传统,按照“让党放心,让青年群众满意”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以《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为指导,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坚持青年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方面,找准共青团的结合点、着力点和关键点,进一步增强了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的能力,为青年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坚持教书育人,注重理论实践结合

习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全社会都要充分信任青年、热情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青年,关注青年愿望、帮助青年发展、支持青年创业。

高校是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是青年学生学知识、增才干的地方,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学校注重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学科和专业建设水平,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及“新时代高教40条”文件精神,细化《关于加强内涵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坚持“以本为本”,遵循“四个回归”,构建与地方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培养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质量,凝练办学特色,深入推进内涵式发展,努力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各类青年人才。全面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通过生动、深入的教育方式,把道理讲明白、讲清楚,创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让青年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的每个环节都经受人格的熏陶和淬炼,总结经验和教训,着眼新的时代、新的形势,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育人过程中的各种新问题,在行动、改进、锤炼中不断提升育人水平,培养了更多本领高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我们党教育青年、引导青年的重要原则。青年只有坚持向实践学习,向社会学习,才能发挥优势,克服不足,更快更好地成长。学校历来重视青年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致用,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社会实践,激励学生广泛参与实践教育活动,注重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有机对接,积极组织开展一系列符合青年学生时代特点和专业特色的实践活动,发挥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服务计划等活动作用,让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能力,增强了广大青年对国情民意的了解,增强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深刻认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高度认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更加自觉、更加积极地投身到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形成了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学科实践、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

党政齐抓共管,形成协同育人合力

习总书记强调,一切党政机关,都要关心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发展,给予青年更多机会,更好发挥青年作用。

学校坚持党政齐抓共管,推动形成党政教辅单位协同育人机制。纪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等部门通力协作,组织广大青年学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学生中开展党的知识教育、廉政教育,严肃发展党员工作。学生处、教务处、团委、后勤处等部门及各教学单位密切配合,大力加强学风建设。以改革强学风、以教风带学风、以纪律促学风、以保障护学风。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坚持各项工作“靠前一步、走近一步”,打通了学生处、教务处、团委、招生就业处、科研处、保卫处等部门间的业务壁垒和信息壁垒,实现了流程再造,精简程序,启用了部门二号章,开通了666666学生热线,为学生提供了一站式服务。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作用,健全了心理健康教育五级工作网络机制建设,培育了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完善资助育人机制,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提高后勤保障能力,为学生提供温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加强餐厅管理,提高饮食服务水平。对校园进行绿化美化亮化,提升校园环境育。教学楼宿舍楼新增直饮水设备,方便学生生活。树立全校青年工作“一盘棋”工作理念,重视对青年工作的研究、指导、服务,加强部门之间协同配合,创造良好育人工作环境,推动形成了学校协同育人合力,为培养大批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重要基础。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