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团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建带团建为根本导向,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思想引领、团学改革、从严治团”三大建设体系为统领,实干担当,狠抓落实,着力打造“青春启航工程”“团建育人工程”“网上共青团工程”“实践育人工程”“文化育人工程”“双创育人工程”六大工程。
加强青年大学习 实施“青春启航工程”
在全校开展“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青年大学习”行动,实施“青春启航工程”,持续广泛开展务实有效的学习和宣传工作。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支部、进团课、进社团、进网络。突出政治性学习、贯通式学习、实践化学习,组建“青年大学习”宣讲团,面向全体团干部团员,带动更多青年,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扎扎实实学好有关内容,切实用党中央重要指示精神武装头脑,统领各项工作。
在实施“青春启航工程”过程中,团委制定了学校关于实施“青年讲师团”计划的方案,遴选1名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教授)和1名专职团干部(副教授)作为校级青年讲师团成员,面向团干部和青年学生,举办理论宣讲。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师,以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为主题,举办专题报告;组织参训学员开展专题团课、团支部情景模拟演示课、理论宣讲进支部、素质拓展等培训活动,充分发挥了共青团的组织动员、思想引导与协同育人优势,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与共青团工作的有机融合。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帮助学生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开展“与信仰对话”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青年座谈会、清明节缅怀革命英烈系列团日活动、“奋斗的青春最美丽”青年榜样分享会等活动。在开学季,集中开展主题鲜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月”活动。在毕业季,集中开展“铭记德院 行远思源”六个一毕业生主题教育活动。
在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期间,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在全校团员青年中开展“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勇担当”五个一活动,即举办1场“沉浸式”爱国仪式教育,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国旗下的演讲”特别主题团日活动;举办1期德州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传承红色基因”专题培训班;举办1场德州学院团干部能力素养提升培训会;举办1次“同心共筑中国梦 青春建功新时代”演讲比赛;开展1场“青年大学习”知识竞赛。
强化组织建设 实施“团建育人工程”
根据团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在学校团支部中开展了规范化建设专项整顿,所有基层团支部对标团支部整顿参考标准,完成达标升级工作。严格按照上级学联组织的精神、党委的要求和标准的选举程序,完成了各项会议议程,听取和审议了第一届学生会委员会工作报告,明确了今后学生会工作任务,选举产生了第二届学生会委员会,讨论通过了《德州学院学生会章程》(修正案),推动学生会组织深化改革,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
以服务青年为核心,以改进作风为主线,以直接联系为主要方式,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开展“青年知音”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工作。组织24名专职团干部直接联系52个基层团支部,与青年学生完成“六个在一起”,即一起学习总书记讲话、一起参加组织生活会、一起开展志愿服务、一起参与网络主题团日活动,一起讲授团课、一起谈心谈话,努力使团干部大部分工作时间到青年学生中去,通过点对点指导、面对面沟通、实打实服务,着力提升青年学生的获得感,进一步提高团的吸引力凝聚力、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
实施“给力青春”团支部成长计划,已完成“德州学院青年传媒中心”团支部、德州学院国旗班团支部、德州学院“博雅公益课堂”团支部、德州学院“手指之梦”沙画协会团支部等8个特色团支部的创建和达标工作。青年传媒中心团支部和博雅公益课堂团支部被评为德州市“过硬团支部”。
做好团属媒体建设 实施“网上共青团工程”
加强团属网络阵地管理,制定《德州学院团属新媒体管理办法》,加强对由校团委及各基层团总支(团支部)、学生组织、学生社团名义创建并经实名认证的新媒体的管理,对团属新媒体的审批程序、管理方法、运营机制、内容发布和信息安全等内容进行规范。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以青年传媒中心和“德小愿”工作室为重点,做好团属“双微”新媒体平台和“智慧团建”系统建设。形成“互联网+共青团”格局,实现团网深度融合、团青充分互动、线上线下一体运行。本年度,团委微信公众号发布精品图文信息110条,总阅读量205324,最高阅读量超过1万,12次入围团中央全国高校团委微信公号综合影响力前百强,最高居第23位。团委微博发布信息1120条,总阅读量达960万次,日平均阅读量达2.5万余次,单条微博最高阅读量达7.5万次。在九月、十月、十一月,连续三次蝉联山东高校团委官微排行榜第三名。
拓宽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 实施“实践育人工程”
以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传统文化活动等为载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实落小,实施“实践育人”工程。推动志愿服务与服务地方的平台对接,紧紧围绕《德州学院服务德州行动计划》要求,积极参与2019中国青年电商农产品销售大赛志愿服务、铁人三项赛志愿服务、德州市创建文明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等活动,服务和谐德州建设。
开展2019年西部计划志愿者招募、选拔、推荐工作。通过政策宣传、网上报名、笔试和面试环节,从206名报名的毕业生中选拔出45名同学成为我校本年度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开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全省助力乡村振兴、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等部署要求,集中组织开展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今年暑假,共组建了校院两级共计158支“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包括2支国家级重点团队、6支省级重点团队,在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经过评比,1支团队被评为全国“三下乡”优秀服务队,16支团队被评为山东省“三下乡”优秀服务队。
坚持以文化人 实施“文化育人工程”
按照学校“放、管、服”的相关要求,对团属校园文化活动进行了统筹和精简,校园活动向学习型、素质培养型转变。精简活动数量,提升活动品牌,探索“一团一精品”工作机制,提升各学院活动的精品化、品牌化、特色化水平。
推进校园文化活动由文体娱乐型向素质培养型转变,加快完成学生社团整改与转型工作,以学术型、创新创业型社团为导向,实现学生社团与各学院专业实践紧密结合。依托以团委为中心、以学生会为主体、以学生社团为外围的“一心双环”组织格局,发挥团学组织的独特作用,拓展文化活动的辐射影响,建设一批在校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好学雷锋活动月、英语文化艺术节、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艺术节、网络文化活动月等品牌系列活动,完成国学达人挑战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共青团博雅公益课堂等团属精品校园文化活动。
以繁荣校园文化为职责,以树立崇高理想、塑造高尚人格、弘扬高雅文化为目的,坚持特色、树立品牌,积极以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方式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校范围内招募有艺术特长的青年学生,组建大学生艺术团,已拟定了《德州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章程》,并圆满完成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汇演的演出任务。
坚持“以训促学 以训带赛” 实施“双创育人工程”
以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为依托,以创新精神培育为重点,搭建科技创新实践与竞赛平台。按照“以训促学,以训带赛”的工作思路,加强对参与训练学生的培训力度,实现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与大学生专业学习、学术研究有机结合,推动实现研究成果转化。
组织参加山东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大赛、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山东省大学生创意文化节等团属大学生科技竞赛,获得国家级三等奖5项、省级奖项50项,并荣获4项优秀组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