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工学院积极应对疫情防控下就业工作新形势,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研究、解读相关政策,加强调研排摸和数据分析,聚焦重点、提前谋划、精准实施,打出一套就业工作“组合拳”,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打破就业被动局面。近年来,德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加大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力度,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改变“家里等”的就业被动局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次带领师生考察有关企业,与企业进行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校企合作交流活动,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烟台万华、华鲁恒升、鲁南制药、京博石化、瑞博龙、科顺防水等知名企业,签订就业合作协议,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保障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校企合作共建双赢,精准对接用人单位。强化机制联动,推进“以价值引领为核心、以就业引导为牵引,构建校企联动的全员育人体系”建设。通过建立就业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就业考察、专业实习见习、校企共建党支部、校企共建实验室等方式,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校企合作共建双赢。两年来,建立就业基地6家,组织学生开展就业考察1000多人次,深入用人单位专业实习见习3000人次。截至目前2020届毕业生与学院就业基地签约61人,占今年就业签约人数的 52%。
“四精准”服务体系,搭建就业大平台。在就业工作中,注重做好“四精准”服务体系,即精准识别、精准指导、精准匹配、精准服务,贯穿就业服务全过程。将所有毕业生进行升学、就业分类,就业再细分岗位、就业地市等具体项目,实现精准识别;成立就业工作小组,制定工作方案,组织毕业生召开动员会、培训会、宣讲会,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召开部署会、培训会、调度会,实现精准指导;积极联合用人单位探索精准化“网络招聘”模式,搭建“空中双选平台”、“空中复试指导平台”,实现精准匹配,优化毕业生招聘渠道;利用微信群、公众号、学院网站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全员参与,完善了就业信息系统和微信公众号的相关功能,通过“面上覆盖”、“重点突破”等方式开展全覆盖、个性化的指导和帮扶工作,实现精准服务。2020年,召开党政联席会专题研究就业、考研复试工作5次,召开就业动员会3次,就业工作专题部署会2次,调度协调会4次,就业指导培训会2次,专场宣讲会8场,考研复试指导会3场,扎实推进就业工作。
目前,化学化工学院毕业生404人,录取研究生137人,正式网签105人,高质量就业率60%。下一步,将继续细化就业工作方案,落实责任分工,持续推进校企合作,调动一切资源和力量,以更有效的方法、更扎实的举措,努力保障学生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