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 促进学科建设健康发展
2020-06-10 18:36 科研处 

为加快学科建设步伐,构筑学科高峰,打造释放学校活力、优化学术环境、激励学校创新以及助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利环境,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学科核心竞争力,实现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紧紧围绕落实深化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学校高质量发展需要,破除束缚学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打通科教资源活力的“最后一公里”,不断简政放权、简化流程、加强服务、规范管理,协同推进。近日,学校先后制定和修订了《德州学院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办法》《德州学院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德州学院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德州学院一流学科“筑峰计划”实施方案》《德州学院学科(学术)带头人遴选与管理办法》《德州学院科研业绩认定、计分与奖励办法》《德州学院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管理办法》《德州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等系列科研与学科建设文件规章制度。

本次管理办法的制定和修改,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以及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需要,是对照《学位授权审核申请基本条件》、推进学校争创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重大举措,也是着力破解学科基础和实力相对薄弱、优势特色不明显、各要素统筹发展不够等问题的迫切需要。改革的核心举措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做好顶层设计,按照“学科—平台—团队—硕士点”一体化建设的工作思路,依托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学科,创新团队、科研平台、一流学科、学科(术)带头人等都服从服务于学位点建设;二是围绕推进“放管服”改革,赋予科研人员事权、财权等更大自主权、提升科研服务效率和水平,形成有利于激发广大教学科研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精准对标硕士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期满超过或基本达到硕士学位授权点基本条件的目标任务;四是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破除“唯论文”不良导向,改进科技评价体系,更好的发挥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五是加大高层次科研成果奖励力度,改变“数量高质量低”现象,着力催生一批高层次课题、高质量论文、高水平获奖和高价值专利等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六是为鼓励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制定了科技成果转化所得净收益的95%作为成果完成人的收益分配制度。

近年来,学校坚持特色发展理念,以特色带动团队发展、以特色推动质量提拔,不断加大科研与学科建设支持力度,创新管理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内在活力,着力推进学科方向凝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科团队、学科平台、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等学科要素协同创新、集成发展。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大幅度提升,形成多个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催生了一系列高水平科研成果,生物物理实验室形成了一支包括“泰山学者”海外特聘教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高校首席专家等在内的40多名高水平多学科交叉研究团队,开展以Bio-X多学科交叉为特色的研究。宋峰教授在国际顶尖期刊《Science》、许士才博士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科研论文,其他成员在《Bioinformatics》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系列学术论文100余篇。

学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协同促发展”的发展理念,始终把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学校的重要职责,全面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深入推进服务地方工作,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立足德州、辐射周边的应用型人才输出地、科技与智力服务的支撑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承载地、高层次管理人才的储备地。在生物技术与生物资源利用、新能源利用与产业发展、德州市设施农业发展、化学工程与技术、纺织科学与技术等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社会服务与产学研合作也得到蓬勃快速发展,参与企业联合攻关、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项目近400项,积极开展“马铃薯抗病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鉴定”、“灌溉与保水剂配施的节水利用技术”等促进乡村振兴的农村农业系列领域科学研究。教师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高,与企事业单位合作项目逐年增多,2019年横向课题达到164项,到账经费867万元。获专利授权450余项,“一株银杏内生真菌及其工业化应用(国家发明专利号201711396247X)”、“地聚物水泥(海工)构件生产工艺数学建模”技术等多项科技成果实现转让推向社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新希望六和公司在学校共建联合实验室,在农牧产品的快速检测,猪的安全检测、疫病防控等方面开展相关产品的研发和前沿课题研究,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持。为丰富德州地域文化内涵,服务德州文化强市建设,先后出版发行了三辑《德州地域文化研究丛书》,参加了德州电视台“德州论坛——地域文化纵横谈”系列节目、德州市城市发展战略研讨、德州市文化建设规划论证、德州市城市品牌研讨、德州市旅游规划、德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董子读书台规划建设、新湖风景区改造提升论证等,有力地促进了德州地域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建设,德州地域文化品位和社会文化得到了不断提升与发展。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