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服务乡村振兴排头兵——省派夏津县雷集镇第一书记工作纪实
2020-10-20 14:46 省派夏津县雷集镇第一书记工作组 

按照省委部署安排,德州学院省派夏津县雷集镇第一书记一行五人于2019年4月底被派往夏津县雷集镇任第一书记。一年来认真履行第一书记职责,抓党建、促发展、惠民生,用实实在在的成绩,让村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强化党建引领,抓班子带队伍,打造不走的工作队

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执政的基础,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是永不走的工作队。针对帮包村两委成员年龄偏大,发展思路不多,带动致富能力不强等现存问题,第一书记们不回避矛盾,而是知难而上。

强化理论学习和思想交流。聚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一主线,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理论学习研讨活动,重点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撰写读书笔记和体会文章,进行会议交流,做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通过学习交流,统一了思想,深化了认识,增进了友谊,激发了干事创业的激情。

严格组织生活。严格落实党员活动日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开好组织生活会和阳光质询会,严格规定活动内容、程序和具体要求,对行动不便和在外务工党员,通过党员微信群及时推送有关内容及要求,确保党内组织生活质量和覆盖面,增强党支部凝聚力。通过为党员过政治生日,重温入党誓词等,增强党员组织纪律性和党员意识。

接受红色教育。2019年7月2日,去西柏坡开展党性教育,鼓舞干劲,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2019年12月13日至17日,到福州市参观学习基层抓党建促发展生动实践。2020年7月1日,赴聊城孔繁森纪念馆参观学习。

进行实地调研。参观考察武城县李家户镇西店村,该村已列入2017年国家“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帮扶村、山东省“旅游扶贫村”、“山东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功能拓展型”试点村。从西店村党建工作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历程,第一书记们得到很多启发收获颇丰。考察夏津县国有苗圃,为下阶段村庄绿化做准备。参观夏津县发达集团,体会夏津县“两百一绿”的优势产业。参观德百小镇,体会特色发展之路。参观申张大村,体会村容村貌集中整治取得的实效。参观双庙镇曹庄,考察丹参种植情况。通过实地调研,开阔了眼界,启迪了思路,增强了工作的信心与决心。

党员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村两委考虑发展的多了,党员考虑集体的多了,他们带头拆除自己的危旧房屋,带头冲锋在抗疫第一线,带头参加义务劳动,争做群众表率。党组织凝聚力增强。一年来,在镇党委的支持下,新配村党支部书记一名,新发展党员二名,培养积极分子六名。

聚力产业发展,促进脱贫致富,增强村民获得感

开展走访调研。按照“五必访五必问”要求,通过入户调查、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深入了解村情民意,特别是对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等帮扶对象更是重点走访,准确掌握帮包村“两不愁三保障”和“五通十有”等基本信息。全面掌握帮包村的人口、耕地、享受政策贫困户、扶贫项目、传统产业、产业结构、亟待解决问题等,做到心中有数。

制定帮包规划。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多次会同村两委班子以及村民代表,精心编制两年帮包规划,上报县乡两级党委和学校党委,并获批准。内容包括加强村支部及两委班子建设、人居环境提升、发展特色种养殖、乡村文明建设等内容。

助推产业发展。根据帮包村人均耕地较多,且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的实际,第一书记们首先是重点抓好农资储备、防灾害天气和防治条锈病等,确保稳产增收。疫情期间,深入田间地头,采取有效措施,助推农民尽快复工复产。针对郭蔡庄新兴养鸽产业,帮助养殖户制定发展规划,协调有关部门为他们扩大养殖规模提供支持,养殖户扩大到5家,存栏量达到2万对,为下一步成立专业合作社,抱团闯市场打下基础。帮助朱庄依托乐农供港蔬菜基地,流转土地380多亩,目前已种植有机水果玉米70余亩,辣椒70余亩,土豆150余亩,红薯15亩,绿豆60余亩,发展特色种植,经济效益良好,同时吸纳部分年纪大的贫困户前来务工,每天收入50元以上。

促进脱贫致富。充分利用国家扶贫政策,抓实扶贫项目,在已有光伏发电、农机租赁、扶贫车间等项目基础上,将320万产业扶贫资金整合到新希望六和,现已有了稳定回报,贫困户年人均分红2000元,加上土地收入、各项补贴等,均达到国家规定的脱贫标准线,36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依托公益项目,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利用省选派办为第一书记提供的追加每年30万专项公益资金,多方调研论证,集思广益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方案通过“四议两公开”获得村民高度认可,报请上级党组织批准,公开招投标,第一批现已完工并审计结项,包括:郭蔡庄共清理出空闲宅基30亩,统一购买了油葵种子,统一耕种,收入归村民,既提升人居环境又能增加收入;填平较大坑塘两个,建成排水沟及下水道400米,安装路灯63盏,结束了没有路灯的历史。康寺村用足用好专项公益建设资金,高标准建成了500平方米的党群活动中心,为全村住户安装了340个楼牌、门牌,安装28盏路灯,粉刷办公楼外墙1250平方米,铺花砖路1450平方米。前魏寨利用30万元公益建设项目,为村主街两侧修了750米的排水沟,并硬化道路两侧两米的路基,解决村民下雨出行困难问题;为村里按装路灯180盏,修建了1800平的广场。朱庄村硬化路肩和村西沿街6000多平,修建下水道、排水沟500米。

另外,利用第一书记办公经费,为帮包村购置空调、宣传栏、办公设备等,较好改善村办公条件。

积极争取各级政府与职能部门对省定贫困村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制定修路方案,上报县政府并获批准,近日将开工建设。加大与市县各有关部门联系沟通,协调督促新建农耕桥1座,新建村卫生室已交付使用,四个帮包村村民喝上了安全放心的黄河水。协调为康寺村深井水取暖打了一眼回灌井;协调前魏寨村完成了电代煤改造;朱庄村完成了气代煤改造;四个帮包村合计吸纳各类资金420万元。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校地合作,形成扶贫合力

以第一书记工作为载体,德州学院与夏津县、雷集镇进一步加强了校地合作。校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工会、科研处、发展合作处、资产处、后勤医疗中心等,纷纷开展对口帮扶活动:宣传部捐赠大字版党建图书和德州地域文化丛书;工会向雷集镇中学和四个帮包村捐赠价值2万元的文体用品和电子医疗产品;科研处及乡村振兴研究院进行实地调研,现场指导农业种植,帮助种植户做土壤检测;资产处向雷集中学捐赠餐桌椅53套;合作发展处联系纺织服装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分别与鑫瑞娜纺织、乐然科技建立科教实训基地和实习就业基地;工会多次组织教职工到雷集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举办乡村规划及种养殖科技讲座、义诊及电器维修等。

2019年暑期,德州学院四个二级学院150多名师生来驻地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通过第一书记联系协调,为雷集镇推荐懂农业种植的李士平教授担任科技副镇长。于学斗同志被选派为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发挥专业特长,现在已完成雷集镇任务分派系统的开发,镇政府经过试用,计划十一之后正式启用,现在又计划开发手机考勤系统。

利用“第一书记”这张名片,联系雷集镇联通公司,上门免费为村民办理手机卡,并预付50元;联系泰山保险夏津分公司为种植户、养殖户提供优质保险服务;联系恒丰银行,为专业合作社、特色种养殖大户提供低息贷款;联系德州市人民医院和德州市中医院专家志愿服务队送医下乡,为村民提供高水平义诊服务;协助村民建成县级个人家庭农场,为康寺村种植大户联系销售渠道,推销晚熟桃和甜玉米等。

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发生初期,按照上级要求原地待命,却始终密切关注疫情发展,通过微信、电话及时掌握帮包村防疫情况。接到县委组织部通知后,第一时间奔赴帮包村参加防疫工作,并带头捐款捐物,价值达2万余元。看到所在乡镇缺乏部分防疫物资,想方设法联系到聊城茌平县信发化工公司,接收1万余元消毒液的捐赠,为雷集镇打赢疫情阻击战尽一点绵薄之力。广大党员干部更是冲在一线,许多七十岁以上的老党员始终坚守岗位,带动本村青年和在读大学生志愿参与抗疫,筑起一道牢固的防线。

按照中央及省市县相关部署要求,靠前指导,采取有力措施,在确保疫情防控万无一失前提下,有序推进帮包村复工复产复商,抓好时令春耕备耕,各类经济活动和农民生活逐渐恢复正常:深入田间地头,全面了解帮包村春耕备耕情况;对不同经营主体,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确保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统筹推进;强化教育引导,保证外出务工人员安全;突出工作重点,推动公益项目实施。

争做忠诚干净担当的扶贫干部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积极参加每月一次党员活动日、每月两次临时支部会、每周一次党小组学习等,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党的惠农政策,学习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典型经验,培养爱民情怀,强化责任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真心真情服务群众。同时,保质保量完成学校相关部门规定的德廉知识学习、党建在线学习以及高校辅导员网络培训等学习任务。

勤勉踏实敬业,遵守帮扶纪律。力戒形式主义,办实事求实效,真蹲实住、真帮实扶,保持24小时不关机,发放爱心卡,走街串巷,活跃于田间地头,和群众打成一片。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和选派工作各项规章制度,时刻对自己保持高标准、严要求,谨言慎行、以身作则,无条件服从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加强村班子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不给上级添麻烦,不给群众添负担,自觉接受监督、虚心接受批评和建议,做到严格要求不放松,生活节俭不奢侈,廉洁自律不违规,树立了高校党员干部良好形象。

学校党委为第一书记工作提供坚强指导和大力支持,党委书记车滨上任伊始,即亲临一线走访调研及慰问;党委副书记王金利多次前来指导、慰问及座谈,为第一书记工作把脉;组织部、工会更是提供了贴心服务。下一步第一书记们将继续按省委有关部署与要求,聚焦乡村振兴这个大舞台,力争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按照省委组织部要求,结合夏津县的发展规划,制定村庄建设与产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好第二批公益项目,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打造美丽村庄;以明年农村党支部换届为契机,建强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力争每村引进乡贤1至2名,充实到两委班子,发挥双带头人作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继续争取社会各界持续对帮包村的支持,打造乡村文化品牌,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