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主动融入服务黄河国家战略
2022-09-03 10:37 宣传部 发展规划处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山东重要指示要求,发挥高校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特色优势,学校抢抓历史机遇,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结合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和“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制定《德州学院服务黄河国家战略实施方案》并印发通知全力推进方案落实。学校以学科专业建设、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主动融入服务黄河战略,以高质量发展服务黄河国家战略和山东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

融入黄河产业创新,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聚焦黄河战略需求,对接省十强产业,建立学科专业产业战略对接机制。学校出台《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办法》《“一流学科”筑峰计划实施方案》等制度,重点建设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材料与化工、智能制造、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应用型学科,拥有山东省青创科技创新团队8个,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地作用。制定《关于积极推进专业对接区域产业加强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建设的实施意见》,依托环境工程、地理科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打造黄河生态保护专业群,推动黄河流域水、大气、土壤等环境污染系统治理;新上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等新兴专业,对接德州市“541”产业体系和建设生物医药走廊,组建集护理、体育运动、生物制药、智能制造、食品安全等为一体的“健康+”专业群,服务黄河公共卫生领域。学校开设了《黄河地理故事》《环境监测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魅力的黄河三角洲湿地》等特色通识课,加强学生黄河文化培养,强化黄河生态保护意识。

融入黄河生态保护,实施科技创新行动。学校开展黄河生态保护研究和技术攻关。整合学校优势学科和创新团队,开展生命与健康相关大数据信息处理及应用研究、生态农业创新、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集约利用、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等关键性技术攻关课题20余项。发挥山东东盟研究中心智库作用,举办“黄河—湄公河流域地方合作讲堂(2022柬埔寨专题)”,邀请专家教授围绕“黄湄地方合作”作专题报告,为黄河与湄公河流域教育、文化、经贸等交流合作提供智库服务。建成省生物技术与生物资源利用实验室、省级智慧农业及食品安全追溯大数据产业创新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15个,市绿色化工与环境催化工程研究中心等市级平台17个,开展黄河流域环境污染系统治理、现代农业、食品安全等相关研究项目50余项,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融入黄河高质量发展,开展服务区域行动。积极推进校城融合计划,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与德州市签署校城融合“1+5”系列合作协议,围绕产教融合、基础教育、人才共享等达成全面合作。与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联合打造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联合开展研发项目,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立“德州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设立博士工作站,开展农业农村项目研究,组织教授、博士组成乡村振兴团队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德州市优质农产品基地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建设。依托科研、师资等优势资源,校地合作共建德州学院附属第一实验小学和附属实验小学联盟学校,选拔教育学博士、资深管理人员担任校长,融入学校办学思想、集团化发展战略,建立核心校+联盟校一体化教育体系,教育资源惠及70余个社区(村庄)3万余名群众,努力打造黄河流域基础教育“德州样板”。校地合作成立德州市博士俱乐部,实行高端人才共引、共用、共享,为黄河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融入黄河文化保护,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学校致力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文化传承创新,获批德州黄河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等社科项目20项,为黄河、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重要学理支撑。充分发挥地域文化研究优势,建立“德州地域文献资料库”,出版《德州地域文化研究丛书》四辑,获得省优秀社科成果奖;成立了民俗文化、地域音乐文化等研究中心,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近40门,近5年承担地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地方戏曲传承等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项目50余项,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00余篇。与梁子黑陶文化有限公司共建黑陶文化产业学院,搭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平台,开展黑陶产品研发等,提升黑陶文化产业品牌内涵,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黄河传统文化产业。

关闭窗口